近日,可口可乐公司的零度可乐继“阿巴斯甜事件”后又遭遇了新麻烦。有新闻媒体报道称,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从上海进口寄来的零度可乐原液主剂中验出了禁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近日发表相关声明,称该事件的出现是因为“发错了货”错将大陆使用的原浆送检了台湾机构,该防腐剂在中国大陆、美国等地是允许使用的安全食品添加剂。一时间,公众哗然。“一国两制式的食品安全标准”在长期弥漫的食品安全不满情绪中再次爆发。
其实,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作为一种广谱型防腐剂是否应该被添加以及添加的标准如何,似乎应该是一个严格的科学问题。但长期以来,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危害公众安全健康行为屡禁不止,再次印证了民众对大陆食品安全标准落后于国际社会的猜测和批判,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标准安全性和监管有效性的怀疑。而可口可乐公司在此次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竟然“从容”地打出“标准差异牌”、“运送失误牌”来推卸责任,丝毫没顾及大陆民众健康安全和内心感受,其对大陆消费者的漠视和傲慢跃然纸上,态度令人生厌。
标准不适,尺度无章,则方圆不整,滋乱横生。我国的标准化法自1989年开始实施,但当前形势早已发生明显的变化,标准化法修订工作开展近10年,目前新法仍未出台,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甚至二三十年不变,有的食品标准间还存在交叉、重复、缺失、标龄长等问题,这自然会让部分企业钻了空子。尺度失准,则法度失衡,监管和执行更会难上加难。
因此,欲解决食品安全之乱,首先要解决尺度的严格统一,与时俱进问题,这是科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首要职责。咱们不可以寄希望于所有企业都成为慈善家,如果监管失位,企业就难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漠视和践踏道德准则。
另一方面,大众在这一事件中也应该冷静以对,以科学严肃的态度作出理性判断,而不是盲目指责,更不应因噎废食。
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必须或可能完全被禁止?激愤的“意见领袖们”似乎要把所有可知未知的危害全部清洗整理干净才善罢甘休。但他们却忘了,利害从来相生相伴,辩证而又统一。
很多时候在科学家严谨地刻画出一系列的客观属性后,法律或制度则需要在这个属性坐标上作出合理的权衡。而这种权衡又时常是“艰难的决定”。随着生产力的慢慢的提升和工业化的日益深入,为了在食品这一人类最重要需求的满足过程中,兼顾营养可口,便于储存运输,减少相关成本提高效率,则必然需要运用科技化手段和工业式添加使之达成某种妥协和均衡。做好这一权衡也是一个现代化政府应该最为扮演的角色。政府的目的不是作为“家长”喝令一切,而应该是做好“服务生”,“帮助人们帮他们自己”,使各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让人们有更优的自主选择。
因此,只有当科学严谨地勾画出明晰的标准,当政治或法律审慎地作出合理的权衡,当我们以人为本地关注民众的健康与幸福,同时又有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明确有效的实施手段时,我们才可以作为万物的灵长体面而有尊严地成长。



